close

8/17古文三十廉恥複習卷

一、 單一選擇題

    1. (   )有關〈廉恥〉一文,下列敘述何者為非 ()「故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況為大臣而無所不取,無所不為,則天下其有不亂,國家其有不亡者乎」,兩句凸顯「恥」與「國運興衰」的關係 ()首二段引古人行止,以明禮義對廉恥的重要 ()「松柏後凋於歲寒」意同於「時窮節乃見」、「莫嫌老圃秋容淡,且看黃花晚節香」 ()顏之推的「俯而不答」是對齊士大夫的行徑深以為恥。

    2. (   )下列各文句中,「 」中的成語,使用正確的選項是 ()他一生行事坦蕩,沒想到晚節不保,令人不禁有「松柏後凋」之嘆 ()最近爆發的盜領案,經查證竟是「禍起蕭牆」,係由銀行員工所為 ()在這次的內閣大改組中,他憑著多年的努力,終於「懸車致仕」,擔任新閣揆 ()這次的莫拉克颱風雨量充沛,大量的土石流以「投鞭斷流」的氣勢,沖毀多棟民舍。

    3. (   )下列各句,何者未使用譬喻中之「借喻」 ()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 ()彼眾昏之日,固未嘗無獨醒之人也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4. (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閹然媚於世」與「逆閹防伺甚嚴」,二「閹」字音義皆同 ()「一生伏案臥」與「伏事公卿」,二「伏」字音義皆同 ()「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句中四個「恥」字,詞性皆相同 ()「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歲寒」與「風雨」皆喻亂世。

    5. (   )「引用」是指語文中援用經史舊籍的典故、俗語、文句等的修辭法,如〈廉恥〉一文中引用管仲之言:「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及孔子語:「行己有恥」等,使文章言之有據,具典雅厚實之風格。但引用分成明引、暗用、化用等,試判斷下列各文句屬「明引」的是 ()西出陽關,何止不見故人,連紅人也不見了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邊的烏煙撲滅了,那邊的瘴氣卻又冉冉上升,好似跟你在捉迷藏,使你措手不及,捉不勝捉 ()正如我小時候在北風刺骨的街頭,人家過年,我賣對子。人皆不堪其憂,我獨不減其樂 ()哥倫比亞籍大作家馬奎斯在其不朽名著《百年孤寂》裡寫:「年老就是與孤獨結盟。」我喜歡他的書,卻不信他這一套,我才不要結這個盟。

    6. (   )依據〈日知錄序〉一文,表述顧炎武治學「無信不徵」態度的文句是 ()尤留心當世之故,實錄奏報,手自鈔節,經世要務,一一講求 ()憂天閔人之志,未嘗少衰。事關民生國命者,必窮源溯本,討論其所以然 ()有一疑義,反覆參考,必歸於至當。有一獨見,援古證今,必暢其說而後止 ()至於嘆禮教之衰遲,傷風俗之頹敗,則古稱先,規切時弊,尤為深切著明。

    7. (   )下列何者使用的語氣與「人而如此,則禍敗亂亡,亦無所不至」不同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即熟讀,無一字齟齬,乃喜 ()苟慕義彊仁者,皆愛惜焉 ()士生於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

    8. (   )下列各句中的「無恥」,何者的意義與其他三個不同 ()人不可以「無恥」 ()無恥之恥,「無恥」矣 ()人之不廉而至於悖禮犯義,其原皆生於「無恥」也 ()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

    9. (   )「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上列是引述《顏氏家訓》中的一段文字,此事例即為何者之例證 ()禮、義,治人之大法 ()不恥則無所不為 ()無恥之恥,無恥矣 ()彼眾昏之日,固未嘗無獨醒之人。

10. (   )三代以後,世上充斥捐棄禮義廉恥之徒,顧炎武為此慨嘆不已。但顧炎武以為亂世之中仍有獨醒而不同流俗之人。以下選項皆為成語,何者為顧炎武所稱許的道德操守 ()知白守黑 ()惡衣惡食 ()芝蘭之室 ()狷介高風。

11. (   )以我的年齡,孑然一身,我倒時時愛拿起   來讀。此書辭旨懇切,包括立身處世為學各方面,讀來彷彿侍坐父兄之側,勤聆教誨;又如與老友話家常,論古今,共抒人生真際,學問實況,侃侃娓娓,不知日之將暮,不識夜之且旦。」(陳冠學〈田園之秋)如果缺空處是一本書的話,依其前後文意推斷,這本書最有可能是 ()《日知錄》 ()《方望溪先生全集》 ()《顏氏家訓》 ()《手帖—南朝歲月》。

12. (   )「之推不得已而仕於亂世,猶為此言,尚有〈小宛〉詩人之意。」有關上文的敘述,下列何者為是 ()「〈小宛〉詩人」語出自《詩經.小雅》,「小宛」為詩人之名 ()〈小宛〉詩人之意在慨嘆匡國無人,難以為政而深以為憾 ()詩中〈小宛〉詩人以「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戒慎自警 ()顧炎武以〈小宛〉詩人之不忘本,對比顏之推之媚外。

13. (   )「況為大臣而無所不取」,句中的「而」字用法與下列何者相同 ()人「而」不仁,如禮何 ()吾時俯「而」不答 ()之推不得已「而」仕於亂世 ()人之不廉「而」至於悖禮犯義。

14. (   )有關〈廉恥〉一文,選出文法敘述或意義闡釋錯誤的選項 ()況為大臣而無所不取,無所不為,則天下其有不亂,國家其有不亡者乎:激問句。意謂大臣無恥,則天下國家亦蒙受其害 ()行己有恥:倒裝句。原句是「己行有恥」 ()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無不寵愛」一句,同時省略主語與賓語,原意「以此伏事公卿,公卿無不寵愛其子」 ()「松柏後凋於歲寒」:引用《論語》之言。意謂君子處亂世中,用舍行藏,進退合宜。

  1.  

16. (   )下列哪一個選項錯字最多 ()閹然魅世者,為了權位阿腴諂媚,為了私利貪髒枉法 ()余秋雨散文燴炙人口,風迷全臺,在金石堂暢銷書排行榜中,其他同性質的書籍相形見拙 ()不掛刀,不佩劍,也不談經論道說賢化聖,只盼躬耕隴畝,安度餘生 ()項脊軒經過精心修茸之後換然一新,已經變成江南手屈一指的觀光聖地。

17. (   )顧炎武景仰顏之推有「〈小宛〉詩人之意」,〈小宛〉乃《詩經.小雅》一篇名,其詩主題為何 ()君子處亂世,不改其節操 ()諷刺人臣賣國求榮,罔顧人倫 ()嚴正譴責曲意迎合、博取世人歡心之徒 ()譏刺王朝政教失常,並戒慎自勉。

18. (   )「《五代史.馮道傳》論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這段話是 ()歐陽脩引用管仲的話評論馮道 ()顧炎武引用歐陽脩的話評論馮道 ()顧炎武引用薛居正的話評論馮道 ()顧炎武引用管仲的話評論馮道。

19. (   )行文時,為了強調賓語,而將其提前,造成語次的變化;同時在提前的賓語與述語之間,加一語氣詞「是」或「之」;例如「無恥之恥」意即「恥無恥」。以下選項,何者不合於上述的結構 ()主義是從 ()唯利是圖 ()父母唯其疾之憂 ()道之以德。

20. (   )「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意謂此種人缺乏 ()惻隱之心 ()羞惡之心 ()辭讓之心 ()是非之心。

二、 多重選擇題

    1. (   )有關〈廉恥〉一文,下列何者為是 ()選自《日知錄》 ()採用剝殼見筍,逐層脫卸的寫作手法,而以〈馮道傳〉薛居正之評論為發端 ()性質屬讀書札記 ()題目「廉」、「恥」並列,內容亦二者並重 ()以引用為主,而間以議論,文中引用了《五代史記》、《論語》、《孟子》以及《朱子治家格言》裡的至理名言。

    2. (   )有關〈廉恥〉一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五代史.馮道傳》論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這段乃是亭林先生引用管仲的話,來評論馮道缺乏羞恥心 ()「吾觀三代以下,世衰道微,棄禮義,捐廉恥,非一朝一夕之故。」意指夏、商、周三代社會風氣敗壞,惡習相沿至今 ()「彼眾昏之日,固未嘗無獨醒之人也。」是作者慨嘆亂世之中,無潔身自好者 ()「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於亂世,猶為此言。」顏之推本梁人,遭亂奔齊,無復資蔭,兼以北方政教嚴切,全無隱退者,故不得已而出仕,但仍有羞恥心 ()「彼閹然媚於世者,能無愧哉?」是指與顏氏同時的知識分子曲意迎合,顧炎武在此暗諷當世之意。

    3. (   )下列有關兩部《五代史》的敘述,何者正確 ()薛居正奉敕撰寫《五代史記》;歐陽脩則私撰《舊五代史》 ()二書的體製俱是紀傳體 ()《新五代史》列入正史,《舊五代史》則未列入正史 ()二書均為馮道立傳 ()〈廉恥〉所用「《五代史.馮道傳》論」的文字,乃出於《舊五代史》。

    4. (   )下列有關「正史」的敘述,何者為是 ()二十五史都是紀傳體 ()紀傳體之祖是《史記》 ()二十五史都是斷代史 ()每一朝代都只有一本正史 ()歐陽脩精通史學,與宋祁合撰《新五代史》。

    5. (   )下列有關明清學術的說明,何者錯誤 ()顧炎武開清代樸學之風,為文強調「須有益於天下」 ()明朝前後七子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反對臺閣體的歌功頌德 ()顧炎武主張宗「宋學」,學行以「義」、「法」二語概括,著有《方望溪先生全集》 ()明朝公安派反對擬古、復古,主張文學應獨抒性靈,不拘格套 ()明朝唐宋派主張近尊唐宋,取法於韓愈、歐陽脩。

    6. (   )〈廉恥〉一文,選出說明正確者 ()文章起筆即開門見山點出「廉恥」之重要 ()文中引孔孟之言,強調知識分子是否知恥,攸關國家興衰之命運 ()顏之推對齊朝士大夫之語「俯而不答」,乃因有意效法,不便明言 ()「〈小宛〉詩人」之用乃在讚賞顏之推處亂世仍能深自警惕 ()「閹然媚於世者」一句,作者諷刺的是當時媚清的漢人。

    7. (   )閱讀下文,選出正確的選項:

  康熙皇帝正是意識到了士人這種內心深處的情感拒絕和精神反抗,出於安撫攏絡漢人知識菁英的目的,才有了著名的博學鴻儒特科考試。各地舉薦了一百八十多位「博學鴻儒」,幾乎把大江南北的漢人菁英一網打盡。傅山無法拒絕地方官員的懇求,只好坐了他們提供的驢車前往北京,但是卻停留在城外的一所荒寺中稱病不起,拒絕入城。事後返鄉之際,傅山對前來致意的人釋然道:「此去脫然無累矣!」(改寫自李銳〈傅山們的羞恥心〉) (A)傅山的行為與想法近似顧炎武在〈廉恥〉一文中強調的觀念 (B)傅山對前來送行的人說:「此去脫然無累矣!」表現蒙受召見的欣喜之情 (C)博學鴻儒特科考試是懷柔政策,目的在學習傅山之流的思想精髓 (D)所謂「士人這種內心深處的情感拒絕和精神反抗」是指知識分子基於「華夷之辨、不事貳主」的操守 (E)末句「事後返鄉之際,傅山對前來致意的人釋然道」中的「事」,是指傅山只能坐驢車而無馬車可坐。

    8. (   )下列各組的字義,何者完全相同 ()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 ()滿「載」一船星輝/興奮的「載」歌載舞 ()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則天下「其」有不亂,國家其有不亡者乎/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9. (   )「先秦語言質樸,形式自由,魏晉以下 () 大興,注重對偶,講究詞藻,成為中國文學主流;直至中唐 () 以發揚聖學為己任,不恤生死排斥佛老,以復古為革命,倡散文,影響及於門生故舊。延及宋代 () 續倡古文運動,為文壇盟主,帶領出一批優秀人才,終使散文成為中國文學主流。明代古文創作未歇,宋濂、歸有光等人皆致力於古文創作, () 並於此時肯定「唐宋八大家」的成就與地位。清代桐城派 () 等人,力振古文,上承唐、宋,標舉義法,成為清代影響力最大的古文流派。」請選出正確的答案 ()():辭賦 ()():韓愈 ()():蘇軾 ()():茅坤 ()():方苞。

10. (   )關於〈廉恥〉的敘述,何者為是 ()作者顧炎武,學者稱正學先生 ()本文選自《日知錄》,《日知錄》乃以子夏之言「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命名 ()炎武推崇宋、明心性之學,「行己有恥」、「博學於文」可視為其學術的大綱 ()起筆引用《五代史記.馮道傳》論,此書為歐陽脩奉敕所撰。此書出後,後人多鄙視馮道無行 ()全文引用與議論並行,強調恥與國運興衰存亡的密切關聯。

 

詳解

單選題

1答案:(B)解析(B)首段引用歐陽脩史書之言,說明四維之重要,並闡明廉恥與國家興衰的關係。次段引用《論語》、《孟子》之語,言「恥」尤其重要。首二段並未引古人行止。來源:基隆中山高中

2答案:(B)解析(A)可代換為「功虧一簣」。(B)比喻禍亂發生於內部。蕭牆,用以區隔內外的門屏,指內部。出自《論語.季氏》。(C)指告老辭官。可代換為「飛黃騰達」。(D)把兵士的馬鞭都投到江裡,就能截斷水流。比喻軍旅眾多,兵力強大。可代換為「排山倒海」。來源:臺南女中

3答案:(B)解析(A)君子在亂世不改節操,如松柏後凋於歲寒,如雞鳴不已於風雨。(B)引用。(C)出自〈飲馬長城窟行〉。語譯:枯桑雖然沒有樹葉,仍能感到風吹;海水雖然不會結冰,仍然感到天冷。(D)出自曹操〈短歌行〉。語譯:我絕不會拒絕賢士投靠,一如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像周公那樣接待賢士,天下人心都歸附於我。來源:明倫高中

4答案:(D)解析(A)曲意逢迎/宦官。(B)趴著/服侍。(C)第三個「恥」是動詞;其餘均為名詞。來源:師大附中

5答案:(D)解析沒有直接說明出處的是「暗用」,或稱「暗引」。(A)出自余光中〈丹佛城〉(丹佛:原為美國印第安人住的區域城市。)暗用王維〈渭城曲〉:「西出陽關無故人。」(B)出自陳火泉〈莫管谷〉。暗用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C)出自陳之藩〈春聯〉。暗用《論語.雍也》:「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D)出自潘人木〈一關難渡〉。「馬奎斯在其不朽名著《百年孤寂》裡寫……。」已直接說明是馬奎斯的話,所以是「明引」。來源:基隆中山高中

6答案:(C)解析:「無信不徵指任何疑義都要講求證據,與(C)所述相符。來源:中山女高

7答案:(A)解析題幹與(B)(C)(D)皆為假設語氣。(A)好像。(B)如果。(C)苟:如果。(D)使:假使。來源:高雄女中

8答案:(B)解析(A)(C)(D)沒有羞恥心。(B)遠離恥辱。來源:景美女高

9答案:(B)來源:臺南女中

10答案:(D)解析(A)雖知光明的可貴,而寧以塵暗自守。為道家消極的處世態度。(B)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C)比喻良好的環境。(D)指耿介清高,不隨流俗的崇高節操。來源:北一女中

11答案:(C)解析(C)此書內容敘述立身處世之方,辨正時風之謬,以訓子孫。與題幹所述相符。來源:屏東高中

12答案:(C)解析(A)〈小宛〉是《詩經.小雅》篇名。(B)周幽王政教失常,士大夫作詩戒勉兄弟處世當慎行修德,和當時「閹然媚世」的漢人對比。(D)顏之推深惡當時漢人有卑躬事齊者,因而力戒子孫切勿效法。來源:高雄中學

13答案:(A)解析題幹與(A)如果。(B)連接詞,並且。(C)才。(D)然後。來源:中正高中

14答案:(D)解析(D)意謂君子處亂世中,不改其節操。來源:師大附中

16答案:(D)解析(A)à媚,腴à諛,髒à贓。(B)à膾,迷à靡,拙à絀。(D)à葺,換à煥,手à首,聖à勝。來源:臺中女中

17答案:(D)來源:北一女中

18答案:(A)來源:臺中女中

19答案:(D)解析(A)從主義。(B)唯圖利。(C)父母唯憂其疾。(D)即「以德道之」,「之」是指稱詞,非語助詞。「道」通「導」,引導、導正。來源:宜蘭高中

20答案:(B)來源:新化高中,臺南一中

多選題

1答案:(A)(C)解析(B)是歐陽脩的評論。(D)以「恥」為重。(E)《朱子治家格言》à《顏氏家訓》。來源:高雄中學

2答案:(D)(E)解析(A)歐陽脩引用管仲之言。(B)夏、商、周三代以後。(C)仍有潔身自好者。來源:北一女中

3答案:(B)(D)解析(A)薛居正奉敕撰《舊五代史》;歐陽脩私撰《五代史記》。(C)皆為正史。(E)《新五代史》。來源:北一女中

4答案:(A)(B)解析(C)《史記》屬「通史」。(D)亦有兩本書。如《舊五代史》和《新五代史》即並列正史。(E)歐陽脩和宋祁合撰《新唐書》。來源:基隆高中

5答案:(C)解析(C)顧炎武改為方苞。來源:南崁高中

6答案:(B)(D)(E)解析(A)以平提側注法逐步帶出。(C)因不認同其作法。來源:臺中一中

7答案:(A)(D)解析(B)表現舒展不受牽累的樣子。(C)目的在安撫攏絡漢人知識菁英。(E)「事」指稱病不起,拒絕入城。來源:景美女中

8答案:(B)(D)解析(A)不久/找。(B)學習。(C)裝運/且、又。(D)以……為恥。(E)通「豈」/大概。來源:成功高中

9答案:(B)(D)(E)解析(A)(甲):駢文。(C)(丙):歐陽脩。來源:新店高中

10答案:(B)(E)解析(A)亭林先生。(C)反宋、明理學。(D)歐陽脩私人修撰。來源:臺南女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rryw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