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古文三十桃花源記複習卷

一、 單一選擇題

    1. (   )下列「 」內文字,讀音完全相同的選項是 ()「夾」岸數百步/初極「狹」,纔通人/「挾」飛仙以遨遊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便「舍」船,從口入/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昔者先君靈王好小「要」/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民以「食」為天/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2. (   )裴迪〈送崔九〉:「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莫學武陵人,暫遊桃源裡。」此詩之意旨是為 ()慨嘆武陵漁人不懂得欣賞桃花源丘壑之美 ()武陵漁人領略了丘壑之美,接受了招待,他卻帶外人來破壞桃花源的寧靜,是為機變之巧者 ()歷來清高隱士都渴望能如武陵漁人偶逢桃花源,可惜遍尋不著 ()勸勉朋友歸隱山林就要下定決心,才有可能盡情享受丘壑林泉之美。

    3. (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意謂 ()桃花源中人對漁人的經歷感到驚訝 ()桃花源中人感嘆世事多變而局勢歷久仍未平靜 ()漁人嘆息未能常居此絕境 ()漁人對桃花源中不知世事感到驚訝。

    4. (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中的「遠近」在文法上為偏義複詞,在修辭學中是屬於「鑲嵌」裡的「配字」。下列「 」內的詞語,何者屬於這種修辭法 ()「淳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 ()以、阿之所以戰爭不斷,乃由於歷史「恩怨」根植已深 ()在炎熱的氣溫下懨懨無「聊賴」 ()做人要有「真實」的人格。

    5. (   )「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句引申意涵同於 ()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 ()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 ()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 ()大隱隱於市。

    6. (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此句意謂 ()桃源人不欲世人知其所處之地 ()漁夫偶遇人間桃花源 ()陶淵明恥於屈身異族統治的時代,而自闢一理想世界 ()五柳先生不願為五斗米折腰。

    7. (   )下列文句中,皆有與桃花有關的成語,請選出使用不當的選項 ()明槍容易躲,暗箭最難防,此「二桃殺三士」之計,手段高明,但行徑詭詐,實不足取 ()受人點滴之恩,自當湧泉以報,所謂「李代桃僵」之理,實為做人最基本的原則 ()求學時期,蒙受「桃李之教」,敦品勵學,我們自當飲水思源,尊師重道以不負師恩 ()今日重遊舊地,所思伊人已不在,但覺「人面桃花」,令人唏噓。

    8. (   )下列關於〈桃花源記〉的敘述,何者正確 ()三尋桃花源的人,依時間先後為漁人à劉子驥à太守 ()末尾以三人皆尋訪未得,反諷世人「知其不可而為之」的虛誕 ()文中呈現「小國寡民」與「老有所終,幼有所長」的道、儒思想 ()文中之「避秦」,實指避劉宋。

    9. (   )下列選項「 」內的字義,何者兩兩不同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有酒「食」,先生饌 ()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 ()後遂無問「津」者/「津」津樂道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不足為「外人」道也。

10. (   )〈桃花源記〉中,何句最能暗示作者理想國的終究幻滅 ()不足為外人道也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 ()後遂無問津者。

11. (   )關於〈桃花源記〉,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與〈岳陽樓記〉同屬於「山水遊記」 ()思想源自於老子的「小國寡民」,「桃花源」象徵人間的淨土,文末暗示理想世界的真實可尋 ()全文按照時間順序寫成,結構嚴謹,層次分明,虛實相襯;語言則質樸自然,以白描見長 ()以「忘」和「忽」為伏脈,藉以點出唯有歷經困頓,勇敢不屈者方能進入桃花源。

12. (   )下列各選項中的文句,何者未使用「時間副詞」 ()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 ()倏而花,倏而實。

13. (   )下列為〈桃花源記〉中的兩節文字,其中主語或賓語多所省略,試問括弧中所省略者為「漁人」的是:「 () 見漁人,乃大驚,問 () 所從來, () 具答之。 () 便要 () 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 皆嘆惋。餘人各復延 () 至其家, () 皆出酒食。 () 停數日,辭去。」 ()()()()()() ()()()()()() ()()()()()() ()()()()()()

14. (   )下列各組「 」中的詞語,其意義兩兩相同的選項是 ()伯仲之「次」/行「次」靈石旅舍 ()杯盤狼「藉」/相與枕「藉」 ()「延」入重門/遽致酒「延」焉 ()舉酒「屬」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15. (   )陶淵明三十左右始出仕,曾任參軍,後任彭澤令八十餘日即去職,此後躬耕自給,不再出仕。如用以下詩句描述其一生,依序應是:()冰炭滿懷抱()猛志逸四海()不覺知有我()復得返自然 ()()()()() ()()()()() ()()()()() ()()()()()

16. (   )下列唐詩,何者暗用陶淵明的桃花源典故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谿何處邊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17. (   )下列各組「 」內字詞,意義相同的是:()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聖人之「所以」為聖()男女衣著,「悉」如外人/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未果,「尋」病終()便「舍」船,從口入/土地平曠,屋「舍」儼然()「緣」溪行/便「扶」向路 ()()()() ()()()() ()()()() ()()()()

18. (   )下列每項有四個線索,各勾勒出一位名人:()文如布帛菽粟/涑水先生/盡廢新法/諡文正()口舌成瘡/老嫗能解/社會寫實/新樂府()香草美人/三閭大夫/南方文學/〈離騷〉()靖節先生/隱逸詩人/〈歸去來辭〉/彭澤令()熙寧變法/學人之文/王荊公體/拗相公。請問不在上述描述的人是哪一位 ()白居易 ()陶淵明 ()歐陽脩 ()王安石。

19. (   )漁夫辭去時,桃源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可見桃源中人並不希望桃花源曝光。下列詩作何者最能凸顯桃源中人自我保護而不願外人闖入的情境 ()是地從來無俗客,當年到此避強秦。洞天久與塵寰隔,不管人間秋復春 ()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此來種桃經幾春,採花食實枝為薪。兒孫生長與世隔,雖有父子無君臣。

20. (   )陶淵明面對政治腐敗、生靈塗炭的東晉時代,以〈桃花源記〉描繪他心中純淨和平的烏托邦世界,堪稱為中國「烏托邦文學」代表作。下列作品中,何者之創作動機、背景及主旨與桃花源記最為類似 ()日本大導演黑澤明的名作「《夢.水車村》」,反映科技文明社會下人們悖離大自然生存之道,汙染環境同時也染及人類的心靈世界。在這個如夢似境的桃花源世界中,人們和諧共處,純樸良善,以平常心看待生死,讓現代的人們體悟:只要能夠尊重自然、平和共生,理想的桃花源在每個人的心中 ()赫胥黎《美麗的新世界》描繪了科學主義的烏托邦。在二十五世紀的倫敦,完全中央集權,沒有家庭制度、宗教信仰和倫理道德,人類的生殖皆由育種中心培育試管嬰兒,不允許女人懷孕,每個人一出生就決定社會階級,每人都有工作,社會井然有序,並用迷幻藥麻醉人生,給予人們安於現狀的快樂 ()俄薩米亞丁《我們》描述西元二十六世紀時,全世界統一,人民沒有姓名、靈魂,只有編號,身穿制服,隨時遵照作息表,過著無慾無求的生活。但是,有一天號民 D-503 產生了愛情與嫉妒的情緒,逐漸從「我們」的集體生活中分裂出「我」的個體私心,遂被抓去動手術割去「想像力」,也去除私心 ()英國詹姆斯.希爾頓《失去的地平線》小說發表的時候,西方世界剛結束第一次大戰,可是第二次大戰的烽煙又將燃起,使人們開始將目光轉向寧靜和平古老的東方,尋求人類精神的安身立命之所。希爾頓將中國西藏描繪成永恆寧靜的香格里拉,人與自然和諧相生,生活祥和安寧,但希爾頓曾經肯定地說,他的讀者是不可能在現實中找到香格里拉的,因為它只存在於人們心中。

二、 多重選擇題

    1. (   )「漁父」在中國文學中,大都屬於避世隱身,欣然自得的隱者。下列選項何者為是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漁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然楚竹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簑笠翁,獨釣寒江雪。

    2. (   )下列文句「 」中的語詞,兩者意義相同的選項是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諸所與「交通」,無非豪傑大猾 ()吾妻來「歸」/吾妻「歸」寧 ()是以「區區」之祿山,一出而乘之/余「區區」處敗屋之中,方揚眉瞬目,謂有奇景 ()「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不足」為外人道也/孝琪的行為雖「不足」為訓,然聽她的議論思想,也有獨到處。

    3. (   )下列「尋」字,哪些當「時間副詞」 ()「尋」向所誌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丞相祠堂何處「尋」 ()未果,「尋」病終。

    4. (   )「配字」屬於鑲嵌修辭法的一類,用一個異義字作陪襯,只取其聲以舒緩語氣,而不用其義的修辭技巧,又稱「偏義複詞」。以下各選項「 」中的詞語何者屬於此種用法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去來」江口守空船 ()幾番「得失」,我已失卻一切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5. (   )有本中國文學史,關於其綱目,何者標示正確 ()韓退之古文起八代 柳宗元妙筆記永州 ()歐陽脩游樂醉翁亭 范仲淹抒懷岳陽樓 ()李太白豪吟稱詩聖 杜少陵憂國成謫仙 ()四六文緣事發真情 劉蘭芝殉身明素志 ()歸去來兮隱於市 陶潛採菊見南山。

    6. (   )下列關於「序」的敘述,何者正確 ()用以說明著作旨趣及經過,又分「書序」和「詩序」 ()贈人以言,以表敬愛或忠告者,稱為「贈序」,如韓愈〈師說〉 ()原置於書末,而後移置於書前。書後稱「序」、書前稱「跋」,合稱「序跋體」 ()司馬遷〈太史公自序〉、連橫〈臺灣通史序〉均為置於書前之「書序」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陶淵明〈桃花源記〉均為「詩序」。

    7. (   )有關〈桃花源記〉一文的意象營造與寫作筆法,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漁夫兼具「忘」與「捨」,方能由現實進入神話 ()太守與劉子驥是權勢與智巧的象徵,遂迷不復得路 ()作者擅用白描手法敘事寫景,風格淡雅,正如蘇軾評其詩風:「綺而實質,腴而實癯」 ()描寫「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呈現「老者安之,少者懷之」的理想境界 ()用虛實相襯的筆法,呈現疑幻似真的意象。其中桃花源美景為實景,年代、地點、劉子驥皆為作者虛構,不具真實性。

    8. (   )下列各選項,完全無錯別字的是 ()自稱「羲皇上人」的陶淵明,常在北窗下,迎著颯颯的涼風,無憂無慮,直與太古之人比美 ()行走濱海公路,爬坡,過了隧道,一片美景就在眼前,真所謂:「山重水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因為總統府的緋聞案,「嘿!嘿!嘿!」居然成了手機的廣告詞 ()「桃花源」中的人,皆不願曲服暴力政治 ()小說的情節安排,疑真還假,作者最擅於故弄玄虛。

    9. (   )以下各句皆有「乃」字,選出意義相同者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而廷尉「乃」當之罰金 ()失敗「乃」成功之母 ()家祭無忘告「乃」翁 ()見漁人,「乃」大驚。

10. (   )下列文句中,皆有與桃花有關的成語,請選出使用不當的選項 ()今天是小蘭「桃李爭輝」的日子,許多親友都特地到場祝賀 ()努力培養自己的品德學行,自可到達「桃李不言」的境界,受到眾人的愛戴與尊崇 ()朋友之間應熱心分享,「斷袖分桃」,方為促成友誼的途徑 ()重遊舊地,昔日邂逅的伊人已不知所蹤,令他心生「人面桃花」的感傷 ()面臨責罰時,這對調皮的兄弟也懂得友愛之義,皆自願「李代桃僵」,使得生氣的媽媽也不禁心軟了。

 

詳解

單選題

1答案:(C)解析(A)(B)(C)(D)來源:林園中學

2答案:(D)解析這是一首送別朋友的詩。作者以〈桃花源記〉的故事勉勵朋友,既已決定歸隱,就要隱居終身,好好享受山林之美。題幹語譯:你就要隱居到山林裡了,不管你要去的地方是山深處或山淺處,都應該要盡情享受山林泉壑的優美景致。可別學武陵漁夫,去到桃花源那人間樂土,竟只是短暫地賞玩一回就回去了。來源:臺南二中

3答案:(B)來源:臺南一中

4答案:(B)解析(A)村內淳樸的民風與外界澆薄的世風,皆有義。(B)偏「怨」字,「恩」無義。(C)「皆為興趣、興味之意,皆有義。(D)「義近,皆有義。來源:楊梅高中

5答案:(B)解析(A)出自王維〈酬張少府〉。語譯:我到了晚年只喜歡清靜,對什麼事都漠不關心。(B)出自太上隱者〈答人〉。語譯:山中沒有記載年月的日曆,只知寒冬又過了,而不知現在是何年何月。(C)出自蘇軾〈赤壁賦〉。語譯:希望和神仙同遊,能伴隨明月永世長存。(D)「大隱隱於市」:意謂真正達到物我兩忘的心境,反而能在世俗市朝中排除嘈雜的干擾,自得其樂。來源:臺中一中

6答案:(C)來源:北一女中

7答案:(B)解析(A)春秋時齊相晏嬰向景公獻計以二桃賜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三勇士,令其論功領賞,欲其自相殘殺以除後患。後三人因此而自殺。典出《晏子春秋.內篇.諫下》。後比喻運用計謀殺人。(B)李樹代替桃樹受蟲咬而枯死,用以諷刺兄弟間不能互助互愛。後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過。宜改為「投桃報李」(C)老師的教誨。(D)比喻舊情仍在,而人事已非。來源:臺中女中

8答案:(C)解析(A)漁人à太守à劉子驥。(B)反諷世人機心狡詐。(D)實則為避晉。來源:新竹女中

9答案:(C)解析(A)餐食,名詞。(B)先前。(C)渡口/口水。(D)外面的人。來源:楊梅高中

10答案:(D)來源:建國中學

11答案:(C)解析(A)〈岳陽樓記〉屬臺閣名勝記/〈桃花源記〉屬詩序。(B)暗示理想世界的虛幻不可尋。(D)唯有無機心者,方能在可遇不可求的因緣巧合下,一窺桃花源的神祕面貌。來源:三民高中

12答案:(B)解析(A)「尋」指不久。(C)「即」指立刻。(D)「倏」指瞬間。來源:再興中學

13答案:(B)解析(甲)(丁)(己)(辛)指桃花源人。來源:北一女中

14答案:()解析:()次序/住宿。()交錯雜亂/襯墊。()邀請。()勸飲/類。來源:鳳新高中

15答案:(D)解析李辰冬先生曾將陶淵明人生分為四階段,由陶淵明自己的詩句來分這四個時期已足以說明陶淵明一生的心路歷程:(1)猛志逸四海:如〈詠荊軻〉、〈詠張良〉等詩。(2)冰炭滿懷抱:如〈雜詩〉、〈桃花源詩并記〉。(丙)復得返自然:如〈歸去來辭〉、〈歸園田居〉。(4)不覺知有我:如〈飲酒〉詩、〈讀山海經〉。來源:明倫高中

16答案:(C)解析(A)唐劉禹錫〈戲贈看花諸君子〉。語譯:京城的大街上無數行人揚起的塵埃迎面撲來,個個都說是看花歸來。玄都觀有道士種了千株桃樹,滿城的人都去觀賞,而這些桃樹都是我貶官離開長安後栽種的。這裡以桃花喻暫時得勢的奸佞小人,隱含對當朝政客的不滿。(B)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語譯:去年清明這一天,在這扇門後,那位女子的容貌與桃花互相照映著嬌紅;現在那位女子不知道去了哪裡,只剩下桃花仍然對著春天的風微笑。(D)唐劉禹錫〈再遊玄都觀〉。劉禹錫因〈戲贈看花諸君子〉一詩再度遭貶,十四年後才又被召回,但仍不改其個性,又作了一首〈再遊玄都觀〉,譏笑朝中官員多是廢物(以苔與菜花為喻),「種桃道士」喻昔日的權貴,「劉郎」為劉禹錫自喻,於是又因此詩再度遭貶。語譯:道觀中寬廣的庭園已有一半長滿了青苔,昔日滿觀桃花蕩然無存,取代的是不足以供觀覽的野菜花。當年那位辛勤種桃的道士也不知所終,反倒是上次看花題詩的劉禹錫如今又回到長安重遊舊地了。來源:竹東高中

17答案:(D)解析(甲)用來/何以。(乙)全、皆。(丙)從師、學習。(丁)尋找/不久。(戊)通「捨」,離開/房屋。(己)沿著。來源:北一女中

18答案:(C)解析(甲)司馬光。(乙)白居易。(丙)屈原。(丁)陶淵明。(戊)王安石。來源:明倫高中

19答案:(B)解析(A)這首詩言桃花源人來此的原因,以及與世隔絕的生活。語譯:這個地方從來沒有俗客到訪,當年到此處是為了避開強秦的惡政。洞中別有天地,長久以來與人世相間隔,才不管人間是否歲月不停流逝,秋天過完春天又來臨。(B)這首詩是看了慶全菴的桃花,比喻古時的桃花源所作的。出自謝枋得〈慶全菴桃花〉。語譯:尋找一處像桃花源那樣的世外仙境,以便能躲避像秦朝那樣的暴政,看到紅豔豔的桃花,才知又是一年春天到來。花兒凋謝,花瓣千萬不要跟隨流水而去,恐怕漁郎看見了也會到這裡來。(C)這首詩旨是桃花源不復可尋。出自張旭〈桃花谿〉。語譯:高橋隱約地隔斷在山野繚繞的雲煙中,我站在石磯的西側,詢問搖盪而來的漁船。桃花整日隨溪水漂流而去,桃源仙洞究竟在溪流的哪一邊?(D)這首詩寫桃花源人樸實自得、平等相待的社會模式。出自王安石〈桃源行〉。語譯:桃花源人來到此處栽種桃樹,已歷經多年春天了,他們採下美麗的桃花,吃著香甜的桃實,以桃枝當柴薪。兒孫在此出生、成長,與世隔絕,在這兒父子血脈相承,但沒有所謂君臣上下的名分。來源:楊梅高中

20答案:(D)解析(D)香格里拉的居民與自然相諧相生,生活祥和安寧,但只存在於人們心中;此皆同於〈桃花源記〉之旨。來源:斗六高中

多選題

1答案:(A)(C)(D)(E)解析(A)無論水清(治平之世)、水濁(濁世),我都可自得其樂,欣然忘世。出自屈原〈漁父〉。(B)漁人機心復萌,言而無信。(C)漁翁夜宿西山,清曉時分,汲清湘之水,燃燒楚之材,欣然自得。出自柳宗元〈漁翁〉。(D)表現漁父悠閒超脫,對大自然的順適自得。出自張志和〈漁歌子〉。(E)在冰冷降雪的江面上,漁父正獨自享受垂釣之樂。出自柳宗元〈江雪〉。來源:師大附中

2答案:(C)(E)解析(A)縱橫交錯/往來、交往。出自《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B)女子出嫁/女子出嫁後返回娘家。皆出自歸有光〈項脊軒志〉。(C)小小,自謙之詞。出自蘇軾〈教戰守策〉/歸有光〈項脊軒志〉。(D)面容、臉色。出自屈原〈漁父〉/姿色。出自白居易〈長恨歌〉。(E)不值得。來源:桃園高中

3答案:(C)(E)解析(A)尋找。(B)普通、一般。出自劉禹錫〈烏衣巷〉。(C)經常、時常。出自杜甫〈江南逢李龜年〉。(D)尋找。出自杜甫〈蜀相〉。(E)不久。來源:海山中學

4答案:解析(A)偏「遠」字,「近」無義。(B)偏「去」字,「留」無義。(C)偏「去」字,「來」無義。(D)偏「失」字,「得」無義。(E)偏「異」字,「同」無義。來源:臺中一中

5答案:(A)(B)(E)解析(C)李白à謫仙;杜甫à詩聖。(D)四六文à漢樂府。來源:師大附中

6答案:(A)(B)(E)解析(C)書前稱「序」,書後稱「跋」。(D)〈太史公自序〉置於書後。來源:臺中一中

7答案:(A)(B)(D)解析(C)「質而實綺,癯而實腴」。(E)年代、地點、劉子驥皆為實。來源:師大附中

8答案:(A)(C)(E)解析(B)à複。(D)à屈。來源:陽明高中

9答案:(A)(B)解析(A)(B)竟然。(C)是。(D)你的。(E)於是。來源:建臺高中

10答案:(A)(C)解析(A)指春日風景美好,宜改為「桃灼呈祥」、「夭桃穠李」。(C)指同性戀之間感情親密。宜改為「投桃報李」。來源:基隆女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rryw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