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三十郁離子選複習卷
一、 單一選擇題
1. ( )詩文中常為精簡文字而省略主語,請研判下列文句中,(甲)(乙)(丙)(丁)四處所省略的主體分別為何?「齊人有好詬食者,每食必詬其僕,至壞器、投匕箸,無空日。館人厭之,(甲)忍弗言,(乙)將行,(丙)贈之以狗,曰:「是能逐禽,不腆以贈子。」行二十里而食,食而召狗與之食。狗嗥而後食,且食而且嗥,主人詬於上,而狗嗥於下,每食必如之一。一日,其僕失笑,然後(丁)覺。」 (A)僕人/館人/齊人/僕人 (B)館人/齊人/館人/齊人 (C)齊人/齊人/館人/齊人 (D)館人/館人/館人/齊人。
2. ( )〈詬食〉:「飲食之人,則人賤之。」可與下列哪一段話互相印證闡發 (A)剛、毅、木、訥,近仁 (B)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C)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 (D)小人之過也,必文。
3. ( )寓言作品,作者往往借用故事來寄託諷諭之意。先秦諸子中以□□最善於運用這種文體,他的〈庖丁解牛〉等篇是哲理寓言的代表作;而漢朝□□的《說苑》對世情亦多所勸戒;唐朝則以□□□的寓言最精采,他藉作品揭露朝政的衰敗,諷刺現實的腐朽,〈三戒〉即其代表作。缺空中的作者,依序宜填入 (A)莊子/劉向/柳宗元 (B)莊子/司馬遷/李白 (C)孟子/劉向/韓愈 (D)孟子/司馬相如/柳宗元。
4. ( )「工之僑為琴」句中「之」字用法,與下列何者相同 (A)自以為天下「之」美 (B)使國工視「之」 (C)燭「之」武退秦師 (D)工之僑聞「之」。
5. ( )(甲)而狗「皋」於下:(乙)「垢」食者:(丙)不「腆」以贈子:(丁)投「匕」箸:(戊)又謀諸「篆」工:(己)金聲而玉「應」:(庚)作古「窾」焉:。上列「 」中的字,形、音皆正確的選項共有 (A)五 (B)四 (C)三 (D)二 個。
6. ( )有關寓言〈工之僑為琴〉一文的敘述,哪一項是不正確的 (A)「工之僑」是以職業「工」為姓,就如「師曠」、「巫咸」 (B)本文說明人多忽略本質的良窳,而只重外表文飾 (C)本文的寓意重點在諷諫當政者,不宜崇古非今,須因時代遞變,而實行革新 (D)俄國契訶夫在《我的一生中》說:「蚜蟲吃青草,鏽吃鐵,虛偽吃靈魂。」這句話可視為工之僑隱入宕冥山的原因。
7. ( )〈詬食〉:「不腆以贈子」句中「不腆」的用法,與下列何者性質相同 (A)「先」君子嘗言 (B)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 (C)不見「足下」面已三年矣 (D)先帝不以臣「卑鄙」。
8. ( )下列關於〈郁離子選〉文句釋義,何者正確 (A)「絃而鼓之,金聲而玉應。」是說琴上絃後,彈奏出的聲律和鐘磬相和,才能成為和諧優美的聲音 (B)「又謀諸篆工,作古窾焉。」是說製造樂器,要力求款式精美,以品牌為號召 (C)「悲哉世也!豈獨一琴哉?」有「滔滔者,天下皆是也」的意思 (D)「遂去,入於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終。」意指工之僑修煉有成,終至得道成仙。
9. ( )《郁離子.工之僑為琴》一文中,工之僑獻琴後,遂入宕冥之山,不知所終,推究原因應是 (A)怕樹大招風,受盛名之累 (B)深怕東窗事發,被追究仿古一事 (C)感慨世俗,不願與腐敗社會同歸於盡 (D)真心歸隱,仰慕清高隱士。
10. ( )「斲而為琴,絃而鼓之」中,有幾個動詞 (A)一個 (B)兩個 (C)三個 (D)四個。
11. ( )下列對於〈工之僑為琴〉一文的理解,何者正確 (A)工之僑因懷才不遇而淪為工匠 (B)工之僑偽造古琴全憑一己之力 (C)工之僑從朝臣對良琴的態度,看出朝政不可為 (D)工之僑入山隱居是因為他不願再欺騙世人。
12. ( )下列關於劉基的介紹,何者錯誤 (A)字伯溫,尤擅長天文、兵法 (B)文章與宋濂齊名,詩歌與高啟齊名 (C)為明朝開國元勳,太祖譽為「吾之子房」 (D)與明朝當道不合,乃棄官歸隱,作《郁離子》以明志。
13. ( )中國寓言大抵萌芽於先秦時代。起初只是用比喻勸諫,但缺乏情節。後因社會激變,征戰頻仍,天災人禍不斷,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因此諸子利用豐富的想像力,創作說理性寓言,一則陳說學說大旨,一則批評、諷刺現狀。下列各項中的敘述,正確的是:(甲)《列子》、《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都常借喻說理(乙)唐、宋時期是寓言創作的全盛時期,此時期以勸誡為主(丙)韓愈以其政治上的不得志,創作了一系列取材自生活,諷諭世俗,針砭時政的寓言散文,如〈三戒〉、〈捕蛇者說〉皆是(丁)元末劉基亦承唐、宋諷諭之風,創作《郁離子》以寄託理想,批評時政(戊)元末明初及明代中葉以後,冷嘲熱諷的笑話增多,開啟了「詼諧寓言」的創作 (A)(甲)(乙)(戊) (B)(丙)(丁)(戊) (C)(乙)(丙)(丁) (D)(甲)(丁)(戊)。
14. ( )關於寓言,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大抵寄託哲理於故事中,用以勸喻或諷刺 (B)故事情節是以真人真事加以改編而成 (C)清劉鶚《郁離子》一書,多藉寓言故事以明志 (D)唐柳宗元的寓言創作乃繼先秦傳統,無法脫離傳統窠臼。
15. ( )(甲)絃而鼓「之」(乙)使國工視「之」(丙)還「之」(丁)貴人過而見「之」(戊)易「之」以百金(己)工之僑聞「之」。上列「之」字,代指「琴」的共有 (A)三 (B)四 (C)五 (D)六 個。
16. ( )「獻之太常,使國工視之,曰:『弗古。』還之。」為了精簡,句中省略了所有的主語,若加上主語,應如何呈現 (A)工之僑、太常、太常、太常 (B)工之僑、太常、國工、國工 (C)工之僑、太常、國工、太常 (D)工之僑、太常、太常、國工。
17. ( )下列選項何者敘述正確 (A)館人將狗作為臨別餽贈,是因為狗能作為「逐禽」之用 (B)「詬食者」意謂不珍惜並浪費食物的人 (C)館人對「詬食者」的離去倍感不捨,因此贈狗以表懷念之意 (D)「詬食者」的僕人忍不住笑了,是因為狗和主人動作如出一轍。
18. ( )哪一句話最適合評論這位「詬食者」 (A)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 (B)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C)責人者嚴,不能不養人以寬 (D)世事如棋局局新。
19. ( )下列「 」中的字,何者讀音兩兩相異 (A)「斲」而為琴/「踔」厲風發 (B)窗「扉」/成績「斐」然 (C)紅「麴」/「渠」道 (D)葉「蕾」/「磊」落。
20. ( )歷代文人作品,有許多寓言利用淺近的故事,表達人生哲理,令人印象深刻而成為常用的成語、典故。請判斷下列各句語意,依序填入成語代號的順序是:(甲)進了大賣場就把大型皮包寄放櫃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乙)田徑隊裡訓練嚴格,絕對不可能有□□□□,心存僥倖的存在。(丙)她們兩個好友總是一起談心、相互鼓勵,真可媲美□□□□呢!(丁)那一年分手的男孩,迄今□□□□,徒留青春的遺憾。(戊)《賽德克.巴萊》最令人驚心動魄的場景,就是將霧社事件當下的驚慌奔逃,有如□□□□,拍攝得栩栩如生。參考選項:(a)管鮑之交(b)瓜田李下(c)如意算盤(d)濫竽充數(e)沉魚落雁(f)紙上談兵(g)雁杳魚沉(h)狼奔豕突(i)雁默先烹 (A)(b)(d)(a)(g)(h) (B)(b)(d)(e)(g)(e) (C)(d)(b)(a)(e)(h) (D)(b)(i)(a)(g)(e)。
二、 多重選擇題
1. ( )有關明初三傑—宋濂、劉基、方孝孺,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明初開國典制即出三人之手 (B)宋濂,劉基推崇為「當今文章第一」,明太祖時任《元史》修撰總裁 (C)方孝孺師事宋濂,以明王道、致太平為己任,蜀獻王聞其賢,聘為世子師,名其書齋為「正學」,學者稱正學先生 (D)劉基足智多謀,佐太祖取天下,與張良同功,有《誠意伯文集》 (E)劉基因仕途失意,棄官歸隱,著《郁離子》十八篇以明志,方孝孺有《亭林詩文集》。
2. ( )下列由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語,寫法與解釋完全正確的是 (A)濫竽充數:比喻沒有真才實學或劣質的物品混充場面 (B)崎路亡羊:比喻事理繁雜,容易使人誤入迷途 (C)黔驢技窮:形容人拙劣的技巧使盡之後,只能顯露其虛弱本質 (D)屈突徙薪:比喻事先採取措施,以防止禍患發生 (E)虎假狐威:比喻憑恃有權者的威勢作威作福。
3. ( )下列敘述,何者為是 (A)〈工之僑為琴〉一文,反映元末當政者只重虛飾,不重實質內涵,可由國工及樂官的口中得知 (B)〈詬食〉文末以「郁離子曰」點出主旨,此體例同於史書的論贊體 (C)明太祖嘗譽劉基為「吾之子房」,子房即張良 (D)《郁離子》的「郁」同於「郁郁青青」的「郁」,「離」則是六十四卦之一,表示火 (E)本書以「郁離」為名,意為天下後世若能採用書中的主張,必能使國家達到昌盛文明的境地。
4. ( )下列有關寓言的敘述,何者正確 (A)先秦哲理寓言是中國寓言的第一個高峰期,以莊子、韓非為代表 (B)唐、宋諷刺寓言是中國寓言的第二個高峰期,以柳宗元為代表 (C)明、清詼諧寓言是中國寓言的第三個高峰期,以劉基為代表 (D)寓言是眾多成語的源頭,如運籌帷幄、一飯千金 (E)寓言豐富了通俗文學,是戲曲、小說的題材,如《倩女離魂》源自《離魂記》。
5. ( )以下關於劉基與顧炎武的比較,何者正確 (A)兩人同處朝代變革之際 (B)兩人皆於前朝不願作官,且為後期開國之謀士 (C)劉基為明初文宗,強調文學要有教化作用;顧炎武則於經學、史學、音韻學等無所不通,並開樸學之風 (D)劉基著《郁離子》希望可以成為盛世文明之典範,顧炎武則曾修《明史》,並力圖反清 (E)兩人後來皆因遭構陷而死。
6. ( )下列各組文句「 」內的字,前後意義相同的選項是 (A)「匣」而埋諸土/「匣」中寶劍夜有聲 (B)抱以「適」市/子「適」衛,冉有僕 (C)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工,作斷紋焉/「以」吾一日長乎爾 (D)不「腆」以贈子/「腆」顏事仇 (E)飲食之人,則人「賤」之/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7. ( )下列文句「 」內的字,何者字音相同 (A)言未既,眾狙皆「寤」/「晤」談之中,兩人漸漸獲得共識 (B)相與「伺」狙公之寢,破柵毀柙/祭「祀」祖先 (C)工之僑得良桐焉,「斲」而為琴/「斫」伐大樹 (D)不「腆」以贈子/靦「腆」 (E)狗「嗥」於下/鬼哭神「號」。
8. ( )下列「 」中的字,何者音、義完全正確 (A)「斲」而為琴:,摩擦 (B)巖穴「暝」:音,明亮 (C)「朞」年出之:,一週年 (D)「匕」箸:,小刀 (E)「宕」冥:,空曠。
9. ( )關於《郁離子》與劉基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郁離子》名稱典出《周易》。郁,文采繁盛貌;離卦象為火,有文明之象 (B)劉基實有意藉此書勸世諷俗,針砭時政,除對元末寄寓警戒之意外,有人認為成書年代在入明之後,故對明初政治亦多有影射,為顧及身家安全,避免文字之禍,而以寓言方式出之 (C)貫穿寓言的中心人物「郁離子」實為作者的化身。他時隱時現,來去自如,或直接作論,或參與問答,或旁觀評贊,筆法靈活多變 (D)劉基精通經史,擅長天文、兵法,明太祖譽為「吾之子房」 (E)劉基為文氣壯辭雄,與高啟齊名;其詩沉鬱頓挫,與宋濂並為文宗。
10. ( )下列關於劉基與《郁離子》一書的敘述,何者正確 (A)明初典章制度多出自劉基、宋濂、李善長之手。被明太祖譽為「吾之子房」 (B)書中內容均取材自作者親身經歷,多為入明後政論之文,書中郁離子,其實是作者劉基的化身 (C)「郁」,文采繁盛之意;「離」,卦象名,有文明之象,寓希望此書使國家達到昌盛文明的境地 (D)該書收錄帝王將相至升斗小民,神仙佛道到妖魔鬼怪,百工雜藝到草木蟲魚,無所不包 (E)書中除收錄寓言外,另收錄詩文,為劉基作品總集。
詳解
單選題
1答案:(B) 來源:屏東高中
2答案:(B)解析:題幹與(B)皆認為只重視物質享受的人無法有所成就。(A)出自《論語.子路》。(B)出自《論語.里仁》。(C)出自《論語.子張》。(D)出自《論語.子張》。語譯:(A)心志堅強不屈、行事果決堅忍、性情質樸敦厚、言語謹慎近似遲鈍,具有這四種品德的人,就很接近於仁德了。(B)士立志求道,卻以衣食粗劣為可恥,這種人就不值得和他談論道理了。(C)君子的過失,就像日蝕、月蝕一般。(D)小人有了過失,必定加以掩飾。 來源:旗美高中
3答案:(A)來源:松山高中
4答案:(C)解析:題幹與(C)皆為語助詞。用以調整音節或表示提頓,沒有實在意義。古代常用於姓名之間。(A)語助詞。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相當於現代漢語的語助詞「的」。(B)代名詞,指琴。(D)代名詞,指這種情形。 來源:高雄高工
5答案:(C)解析:(甲)嗥。(乙)詬。(丁)。(戊)。 來源:旗美高中
6答案:(C)解析:(C)並非強調須因時代遞變實行革新,而是強調不應以假亂真。 :小港高中
7答案:(D)解析:題幹與(D)皆為自謙辭。(A)「先」是對過世長輩的敬詞。(B)「卿」為古代君對臣、長輩對晚輩的稱謂。(C)「足下」是對平輩的敬詞。 :旗美高中
8答案:(C)解析:(A)並未和鐘磬相和。(B)刻上古代的文字以仿古。(D)指工之僑不知去向。來源:松山高中
9答案:(C) :苑裡高中
10答案:(D)解析:「斲」、「為」、「絃」、「鼓」為動詞。 :成淵高中
11答案:(C)來源:板橋高中
12答案:(D)解析:(D)《郁離子》乃作於元末,非明朝。來源:板橋高中
13答案:(D)解析:(乙)兩漢寓言以勸誡為主;唐、宋時期以諷諭為主。(丙)〈三戒〉、〈捕蛇者說〉為柳宗元作品。來源:惠文高中
14答案:(A)解析:(B)故事情節多為虛構。(C)《郁離子》為明劉基所作。(D)柳宗元的寓言創作乃跳脫傳統。來源:旗美高中
15答案:(B)解析:(甲)(乙)(丁)(戊)皆指琴。(丙)指工之僑。(己)此,指這種情形。
16答案:(C)來源:小港高中
17答案:(D)解析:(A)「逐禽之用」只是一個藉口。(B)「詬食者」意謂邊罵邊吃的人。(C)贈狗以表諷刺之意。來源:臺北市97.轉學考
18答案:(A)解析:題幹與(A)都強調人若不能自重,別人也會看輕他。(A)出自《孟子.離婁》上。(B)出自《論語.學而》。語譯:(A)一個人必定是自己先有招致別人羞辱的言行,然後別人才會羞辱他。(B)不必憂慮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擔心自己不了解別人。(C)對人的要求很嚴格,就不能不供給他寬裕的生活所需。(D)世界上的事就像下棋一樣,局局都變化莫測。來源:新竹高中
19答案:(B)解析:(A)。(B)/。(C)。(D)。來源:南山高中
20答案:(A)來源:臺南女中
多選題
1答案:(B)(C)(D)解析:(A)方孝孺à李善長。(E)《亭林詩文集》為顧炎武所著,方孝孺著有《遜志齋集》。來源:大灣高中
2答案:(A)(C)解析:(B)「歧」路亡羊。(D)「曲」突徙薪。(E)「狐」假「虎」威。來源:板橋高中
3答案:全源:惠文高中
4答案:(A)(B)(C)解析:(D)「運籌帷幄」、「一飯千金」非出自寓言。(E)《倩女離魂》是元雜劇,取材自唐傳奇小說《離魂記》。來源:清水高中
5答案:(A)(C)解析:(B)劉基在元朝棄官隱居,且為明朝開國謀士;顧炎武於明亡後不願作官。(D)顧炎武未修《明史》。(E)顧炎武未遭構陷,著述以終。來源:板橋高中
6答案:(B)解析:(A)放入盒子/收藏器物的小箱子。出自陸游〈長歌行〉。(B)往、到。後者出自《論語.子路》。(C)介詞,持/介詞,因為。出自《論語.先進》。(D)豐厚/不知羞恥的。(E)瞧不起/地位低下。出自韓愈〈師說〉。來源:新竹女中
7答案:全解析:(A)。(B)。(C)。(D)。(E)。
8答案:(C)(E)解析:(A)用刀斧砍削。(B)昏暗。(D)湯匙。
9答案:(A)(B)(C)(D)解析:(E)其詩沉鬱頓挫,與高啟齊名;其文氣壯辭雄,與宋濂並為一代文宗。來源:彰化女中
10答案:(A)(C)(D)解析:(B)《郁離子》寫於元末,屬於寓言,多設事比喻,非作者親身經歷,亦非為政論文。(E)劉基作品總集為《誠意伯文集》。來源:景美女高